武漢恒文尚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恒文考研村地址:武漢市武昌區八一路483號(武漢大學研究生公寓)
全國聯系電話
目錄
·
背景擇校
一戰雷區總結
一戰總體學習概況
二戰經驗總結
學習心得強調
復試
01 背景
本人本科是某經濟學院金融專業,裸考過了四六級,大二獲得過一次校獎學金,沒有科研經歷,也沒啥比賽獎項,大學的時候想的就是把專業知識學好就行了,周末都去教室里復習課本,盡管最后學的也不咋地,只有金融的幾個核心課程(三門數學,宏微觀經濟學,貨金國金公金投資學)算是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僅此而已??傊洑v非常平淡。
02 擇校
首先,本來高考的時候就考的很差,基本上是所有考試當中最差的了,所以考研的時候不甘心考一所普通的學校,因為我讀的是金融專業,所以就報考了算是財經類學校中最好的上海財經大學。
另外也是因為上財這所學校非常的公平,不歧視本科出身,對科研經歷比賽獎項什么的基本沒有什么要求,而985院校多多少少會對本科以及科研獎項之類的有一些要求,還是不太敢去嘗試。綜合權衡之下,選擇了上財作為目標院校。
還有就是作為金融專業的學生,學校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金融行業十分看重實習經歷,讀研的地方要有好的實習單位,上財的學長也說過,將來就業的時候學校的層次>>實習>考證。上海作為中國的金融中心,其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大把金融機構坐落在這里,因此報考上海的大學是具有天然優勢的。
然后上財的金融專碩是有很多組別的,我第一年報考的是B組金融工程與量化投資(這個組是考數一的,復試要加試C++),第二年出于對C++的擔憂(畢竟本科C語言學的都很痛苦)報考的是金融計量(考數三,復試考宏微觀和計量經濟學)
03 一戰雷區總結
一戰的總分是282分,政治63,英二57,數一114,金融學綜合48。
談到經驗,相對于二戰,我覺得我一戰的經驗教訓更有意義(對于剛剛接觸考研的同學一定不要踩我踩過的雷區,如果是二戰的同學可能這些問題已經解決了,這部分內容可以不用看了)。
我最想強調的一句話就是:考研一定要提前收集好信息以及確定要跟的老師(尤其是決定報考名校),不然悔之晚矣。我將第一年失敗總結為以下幾點,也是我最想強調的雷區,大家一定要極力避免:
① 考研一定要去能讓自己安心學習的地方:
說實話,對于大多數人來講,在家學習效率是比較低的,我第一年是從一月份開始的,正好趕上疫情,一直到九月份才開學,八個月的時間一直在家里復習,效率極為低下,基本上就是早上九點才開始,中午吃個飯睡個午覺就三四個小時沒了,下午有效學習時間更短,然后傍晚出去鍛煉下身體吃點水果又過去了兩個小時,晚上效率稍微要高一些,大概是七八點到十二點,最終也造成了只有數學學的還算有個樣子(因為基本都是晚上學數學)。
因為疫情同學都在家里,有時候還要出去聚一下,有時候又跟著爸媽回長輩家里,更復習不下去,一整天一整天的耽誤。也就是說,從一月到八月,整個的學習狀態就是渾渾噩噩的。
到了九月開學,在圖書館里學習效率會高一些,但是這個時候心態基本處于崩潰邊緣了,只是做困獸之斗,到了后來就持續擺爛了(后面會提到原因),所以仍然是處于低效學習狀態。
總而言之,我覺得能避免的話就盡最大的努力避免在家里學習,學校圖書館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我覺得對我而言效率最高的地方是考研寄宿學校,在學校圖書館里可能晚上很早就閉館了(我的本科學校九點半就閉館了,而我最有效率的時間正好是在晚上,回宿舍以后效率就大打折扣)。
而且手機也是一個問題,不帶的話應該是不行的,但是帶了放在身邊又很分散精力,考研公寓里基本都會在教室前面有個手機袋,可以放置手機,比較方便。我二戰的的時候在6月份本科畢業以后就是待在考研寄宿學校里,說實話,我覺得這對于我上岸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否則的話我真的對能否保持高強度學習狀態表示懷疑,如果自己當初能夠早些時候過去可能會更好。
② 一定要盡早確定目標院校、報考名校一定要盡早開始系統復習、盡早準備專業課:
上面提到我在九月份的時候心態已經瀕臨崩潰,后面持續擺爛,就是因為專業課。在大三上的時候我們輔導員學長和班主任告訴我們金融的專業課復習不需要太早開始準備,從六月開始就來得及,目標院校也可以在那時候參照當年的報名錄取情況作打算,當時的我作為一個考研小白聽心里去了。
所以在1月開始準備以后直到6月一直只是渾渾噩噩的學數學和英語,到了6月匆忙的決定要考上財(說到底還是有拖延癥,心里總是抗拒去收集院校信息,太懶了),然后得知上財的專業課要考4本書(貨金國金公金投資學)加上宏觀和部分風險管理知識,然而當時我依然沒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以為本科都學過這些內容,復習起來會很容易,再加上當時在家里很浮躁,金融的課本不同于數學都是需要一頁一頁的翻看,完全沒有心思持續閱讀下去,基本上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就這樣持續到了八月份,做了下上財的題,發現基本沒會的呀,終于意識到可能課本也看不完了,習題更是基本沒做,于是心里慌得一批,到了九月開學以后也是整日漫無目的的復習,心態幾乎崩潰。
后來十月份的時候試圖起死回生,瘋狂看課本加做題,然而到了十一月發現已經基本大局已定無力回天,在考研的最后兩個月進入了束手待斃,持續擺爛的階段。所以大家在聽取別人的意見的時候一定要考慮這個人的意見是否適合自己,考不同的學校經驗是完全不一樣的。
其實說實在的,我從六月開始準備上財的專業課基本上就決定了第一年考不上了,因為后來我上岸后才發現凡是打算考上財很多都是大三上就開始系統復習了,再不濟的三月份也要開始準備專業課了,像我這種六月份才決定考上財,然后開始慢慢悠悠的準備專業課基本上就是炮灰了。
我們輔導員說六月份準備就來得及可能對于某些大學尤其是以文字主觀題為主或者題目出的很簡單的學校是可以的,但是對于上財這種級別的學校,尤其是對于上財431這種客觀題為主并且難度比較大的學校,6月開始除非底子相當好,否則就是在鬧著玩。
要知道提前復習不僅知識可以學的更多更深,更主要的是它可以讓我們提前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節奏,確定適合自己的老師,提前把可能遇到的雷趟一遍,這樣在3月份以后就完全可以按部就班的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學習了,不至于到那時還在摸爬滾打,為到底采取怎樣的學習方法而發愁。
③ 一定要盡早確定適合自己的老師
同樣是輔導員學長的推薦,我從基礎到強化階段一直看的是湯家鳳的課,做的是1800習題集。湯這個老師呢,我覺得基礎班講的是很不錯的,很多基本概念都讓我理解的很深刻很扎實,但是湯的強化課我個人認為真的起不到拔高的作用,而我由于基礎階段一直看的湯的課,習慣了他的講課風格,并且跟著他記筆記真的很爽,所以我直到九月份強化結束一直跟著湯,包括線性代數,盡管這期間我也有意識到湯的強化課作用不太大,但是依然不愿意離開自己的舒適區。
直到九月末,我聽我同學的推薦去瞅了下武忠祥和李永樂的課,才幡然醒悟,原來這才是真正的強化課,我在聽完這兩位老師的課之后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我覺得武忠祥和李永樂老師能恰到好處的知道學生疑惑的點在哪里,并且能將其講的清清楚楚,于是我又開始重新看武忠祥和李永樂的課(這時候已經十月了按道理真題都至少應該開始了),到十月底基本上看完了,后來回天無力,也就持續擺爛了。
還有一點,就是湯家鳳說概率論是一個短平快的課程,不用太早復習,我也是很不認同的,我當時也是聽了他的話,一直沒有復習概率論,但是后來才發現,這門課還真是沒那么簡單,尤其是這兩年概率論的難度是在增加的。
總之,大家一定要提早的選好適合自己的老師,后程一旦更改將是非常麻煩的事情,我也并不是讓大家都不要跟湯老師,只是每個人適合的不一樣,畢竟跟湯老師的也有很多高分。
以上就是我一戰下來最想強調的三個雷區,為了更好的讓大家了解我二戰的時候是個什么樣的基礎,下面我介紹一下一戰期間各科我都學了些啥,也方便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吸收我二戰的經驗。
04 一戰總體學習概況
1政治
因為一戰最后倆月已經是束手待斃了,所以關于政治我只是在八九月份看完了徐濤的強化課,1000題做了一點點,主觀題一點都沒背,所以一戰的政治幾乎是裸考考的,最后上海地區能有63分我也是挺驚訝的,因為主觀題都是(劃重點,都是,肖四我是一眼都沒看)我自己編的,這也讓我覺得可能政治的閱卷老師希望看到不同于肖四,用自己的話編的答案吧。
所以我第二年考政治的時候嘗試著在肖四之外編一些自己的話,最后考了73,我也不知道起沒起作用,但我還是建議能有一些自己的語言組織的答案,畢竟政治考試時間是很充裕的。
2英語二
我在第一年六月之前一直只背紅寶書的單詞,每天背一個單元,但可能是在家效率太低,也可能是我英語基礎太差,紅寶書一個單元的單詞連同例句長難句,我看完竟然需要三四個小時,可以說六月以前的英語學習是非常低效,進度緩慢的,并且由于不愿意及時回顧,導致很多單詞到了六月幾乎沒啥印象了。
六月之后開始做真題,但依舊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本來計劃一天一篇,但實際兩三天一篇就不錯了。所以到了十月知識將將做完了英二的真題,之后持續擺爛,作文什么的一點沒準備,而且擺爛的倆月之后上了考場之前做題積攢的單詞語感基本也沒了,最終考了57分,情理之中。
3數一
第一年唯一學的像點樣子的一門科目,也是我最后倆月擺爛之后唯一沒有徹底放棄的科目。從一到六月大概就是聽了湯家鳳的基礎班,做了湯家鳳的高數線代講義和1800的基礎篇(都只有高數線代,因為那時我還堅信概率論是個短平快課程),期間心猿意馬,還看知乎經驗貼后去做了下同濟課本的習題(其實沒有必要的)。
然后七八九月份看了湯家鳳強化課,做了1800強化篇(其實沒做多少題,基本全是畫圈了,因為沒幾個會的),期間又惡補了概率論,做了湯家鳳概率論講義。之后十月份看了武忠祥,李永樂強化課,過了一遍武和永樂的高數線代講義,十一十二月慢吞吞的做真題和模擬卷,因為這時候已經擺爛了,基本上就是看心情做的。
另外我還想說一下1800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基礎階段用來打基礎還是不錯的,大量基礎題可以反復練習知識點把基礎打牢,但是強化篇質量真的不太高,里面很多偏題(尤其是中值定理和微分方程那里,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數一選了那么多物理題,還非常惡心),所以強化階段還是不推薦1800的。
4金融學綜合
這門課基本就沒啥好說的了,第一年課本都沒完整看一遍,題是一個沒做,基本上可以視為零基礎的,最后48分只能說明我選擇題蒙對了不少哈哈哈。
05 二戰經驗總結
1 、作息時間安排
出于對衍生品的興趣,我在一戰結束的那個寒假學了一下金融工程,本以為會對專業課備考有用,但實際上沒什么太大作用,因為431對于衍生品的涉及都很淺顯。也就是說第二年真正備考是從三月開始。
第二年心態還是很不一樣的,畢竟不可能再來一年了,所以基本上是下定決心一定要考上了,而且有了第一年踩過的雷,第二年在方法論層面上基本就沒什么問題了,幾乎就是按部就班的向前推進。
三月之后回到學校就在圖書館學習,大概是早上六點五十起床,吃完早飯七點半左右到圖書館背單詞,到八點,學習到十一點十分左右,之后中午吃飯加午休兩個半小時,下午就是一點四十左右到五點半左右學習,然后鍛煉一個小時洗個澡,不吃晚飯(因為第一年優哉游哉的胖了20斤,寒假減了下來15斤,所以第二年備考決定要保持?。?,事實證明堅持鍛煉是有助于學習的,反而是有時候怕耽誤學習或者去吃個晚飯不去鍛煉,學習效率更為低下。晚上大概就是七點十分到九點半圖書館關門,之后回宿舍學習到十一點五十左右,但這段時間效率是遠遠不及在圖書館的。
六月底畢業后搬到了考研公寓,之后的這段時間是是我學習效率的巔峰了,每天大概是七點十分起床,迅速吃完早飯,七點半開始學習,一直到十二點左右,迅速吃完午飯,趴在桌子上睡一會兒大概到一點半,下午學習到六點,之后鍛煉加休息,晚上從七點半到十二點,九月以后晚上基本會到一點甚至一點半,大概每天只睡六小時左右的樣子。
關于休息,我都是不定期的,偶爾休息一個晚上,一上午或一下午,不要為了休息而休息,有時候實在很累了休息一下,而且不可能什么額外事情都沒有,總要有其他事情耽誤一些時間的,這些時間也相當于休息了。
至于具體各科每天的時間段安排,我都是比較隨意的,每段時期都不一樣,我覺得這其實不重要,只要把每天的任務完成就好了,不需要那么死板。
2、政治學習經驗
因為第一年有了經驗,第二年我便意識到政治其實只看沖刺筆記那個小本就可以了(我用的徐濤的),因為精講精練或者徐濤講義的內容太多,有很多沒有必要看的內容,而沖刺筆記是非常精煉的。八月到九月用的去年的,九月開始用新的(其實只有毛中特部分不一樣),而且沒有再重新看課,期間做1000題,可能1000題上面有的內容在沖刺筆記上找不到,在1000題上標記上就好了。
十月份和十一月份二刷和三刷了1000題以及徐濤沖刺筆記的內容,事實證明那上面的基礎知識是要反復看的,一遍記不住,選擇題很多都是知識點的遷移,知識點不扎實是很難上40分的。同時我搞到了一個刷題系統,上面有市面上各個名師的題庫還有解析,這樣我選了腿姐的題庫大概是七八百道,用零散的時間到考前刷了一遍又把錯題看了一遍,這個環節我覺得對我也是比較重要的,練習了做選擇題的題感,同時又把基礎知識反復的磨煉。
到了十二月份我開始做肖八以及各個名師的模擬卷,其實主要就是肖八,其他老師的只做了腿姐兩套和米鵬兩套,主要是沒有時間了,不過我個人覺得還是知識點搞清楚最重要吧。
就這樣一直到10號,在12月10號之前每天大概都是一小時左右給政治,但是肖四來了就不一樣了,到考前每天要花四五個小時在政治上,因為肖四確實是太難背了,即使我是文科生,背的也是相當痛苦。即使是這樣,我也是只背了三套,第四套一點沒背。注意,背肖四的時候也不要忘了選擇題,隔兩天拿肖四選擇題和其它名師模擬卷練手,我就是這半個月沒怎么練選擇題導致有些知識點遺忘,最后選擇題只拿了41分,也不是高分。
關于腿姐的技巧班,我十月份的時候想過去看,但時長是真的多啊,所以就放棄了,我覺得還是知識點為王吧,大部分題目都是離不開知識點的,知識懂了,不需要太多技巧。
另外還要提一下時政內容,我是買了肖秀榮的那本形勢與政策,上面的題目全都背下來,其他內容看的話可能時間不太夠的,然后再把肖四肖八的時政題背下來,沒有花太多的時間。
3、英語二學習經驗
我的英語成績是比較差的,英二只考了72分,今年上財431每個組上岸的同學英二平均分都是80+,80分以上的同學一大片(所以決定報考上財這個層次學校的同學最好是把英語目標定到80分),我看了一圈幾乎是沒有比我低的了,所以我的經驗可能不合適很多同學。
由于第一年的復習成果跟鬧著玩一樣,所以第二年還是決定從頭開始。首先單詞還是要背的,因為第一年就是背的紅寶書,第二年還是用的它(app背單詞感覺很不適合我,還是紙質書有感覺),每天早上背大概三四十分鐘,持續到考前,可能沖刺期時間緊張做不到每天背,但一個周也至少要背三四天。而且單詞很容易遺忘,所以背過了一個單元之后,第二天以及過個四五天再過個半個月都是要數次復習的,這樣單詞才會完整的記在腦袋里,如果不及時復習的話,一遍一遍的只是在走過場,最后結果幾乎為零。
關于真題,我覺得對我這個水平的來說真題六月份再做有些晚了,而且先背單詞再做真題的這種學習方式我覺得對于水平的提升還是比較緩慢的,畢竟先背單詞這段時期一直沒有閱讀文章進行應用,鍛煉語感,但如果二者進行結合效果可能是事半功倍的。
所以我是從三月開始就做真題,三月份到六月中旬做完了00年到09年的真題(10年前不分英一英二)以及10年到16年和21年的英二閱讀(留了剩下的最后用作模擬),從六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做完了英一閱讀(英一還是比英二難不少的),因為都約等于第一遍做,所以每篇閱讀都是精讀的,做完之后全文翻譯(用的張劍黃皮書),將長難句以及不認識的單詞標出,每天大概做一到兩篇,一到兩小時不等,當然有時候因為其他事情耽誤或者效率不高,都會有縮水。
做完一遍真題之后,先是用了十幾天時間做了十幾篇真題的完形填空和新題型、翻譯,這些內容其實也都是考驗積累,準備閱讀的同時也會提升做這些題的能力,我也沒有專門花太多時間在這些題型上面。
之后九十月份把之前做過的英語閱讀進行二刷,第二遍就不需要精讀了,主要是鍛煉題感,再把當初第一遍記得長難句單詞背一下,本來是想全部都二刷一遍的,但是時間緊張,英一的基本沒怎么二刷,這段時間每天依舊是一到兩小時。
從十一月開始,就斷斷續續的做之前留下的真題用來模擬同時再精讀其中的閱讀,我個人覺得模擬還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心里對于做題的節奏有個底,前兩套我在三個小時之內都沒有做完題,最后考試也是將將做完,可能是真的太菜了。
關于作文,我是從十一月開始的,但是我應該是比較慢的了,因為第一年也完全沒有準備作文,所以復習的效率也不是很高,而且最后兩個月我還得抽時間做模擬,然后精讀文章,所以留給作文的時間就更少了。大致講就是先把英二真題作文自己試著寫一遍,然后看黃皮書的范文,自己試著歸納每個題材作文的大致模板以及通用的語句,十幾年的范文歸納完,基本就上考場了。我內心對背誦現成模板是比較抗拒的,我覺得完整的背模板我是真背不下來,背完了過幾天就忘了(可能英語學習天分真的不行)??偨Y起來,我的作文學習經驗還是比較淺薄的,最終我的二卷也扣了17分,也是比較慘不忍睹的,大家還是吸收英語高分選手的經驗吧。
最后這兩個月因為時間真的很緊張,所以英語每天的學習時長也不一樣,基本上就是視其他科目完成度隨緣學,有時候不學,大家還是盡量避免像我這樣。
4、數三學習經驗
數學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科目,第一年也算是學了點樣子,所以在這門課上我做的還是比較多的。
首先因為第一年已經看過了很多視頻課,所以第二年主流老師的課程我是沒有再看了,從三月份開始看武忠祥高數輔導講義,因為第一年跟著視頻課看的很倉促,所以決定看一遍,每個例題都自己做同時做,然后做上面的嚴選題,這些題目質量都很高,而且有一定難度,我認為比較適合當時有一定基礎的我,同時因為去年做過了1800,所以還是不想浪費做過的題,盡管質量不是很高,所以這期間又二刷了1800基礎強化篇的錯題(主要是強化篇),緊接著又做了李永樂和王式安的講義,二刷1800的題,因為這兩個講義沒有嚴選題所以進程快一些,做完這些工作大概就是六月中旬了,這期間每天花的時間大概是四五個小時。
圖一、二:1800題級數和中值定理部分
從六月中旬開始進行真題訓練(在這里強調一下,真題一定要盡早做,真題是質量最高的題目,還可以盡早摸清楚真題的重點和出題套路,一定不要留到最后當模擬題),先是做了數三的近20年的題目,一直到七月中旬。
從七月中旬開始進行高數的強化,我用了李正元全書的高數部分,也是每個例題都做,后來我反思了這一階段的學習,覺得不應該用新的資料,李正元這本書是好書,難度也比較大,啃起來需要拉比較長的戰線才能吃透,所以這一個月我也僅僅是過了一遍,之后很多內容都沒有時間二刷,所以總體吸收效果不是很好,但如果是基礎比較好的剛開始的同學,還是比較推薦這本書的,這本書對于概念的剖析比較深刻,可以使基礎不錯的同學對數學的理解更上一層樓。
高數強化結束后,線代強化我是聽了一個B站up“夜雨老師”的線代視頻課,不得不說這個up的課對于能力的提升很有幫助,尤其是想沖擊130、140的同學,非常建議聽這個老師的課(這個老師今年出了三科的全程班,去年只有線代)但前提是基礎比較不錯,因為課程的內容是比較難的,可能某個地方就要理解很久,我是也是比較艱難的硬啃,一點點的啃完,同時搭配880題的線代提高篇部分一直到九月中旬,感覺自己對于線代的理解到了新的層次。
圖三:夜雨線代講義節選
本來是打算再進行概率論強化,同時再把880都做完的,但上面兩個環節消耗我太多時間,所以沒有進行。直接再次進入了真題和模擬卷的練習,因為真題練一次是遠遠不夠的,事實也證明,我再次做真題的時候很多題目已經沒有印象了,而且出于我對真題的敬畏,我將數一數二數三的真題